找到相关内容133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政與佛法--北朝至隋代帝王統治與彌勒信仰

    營造的眾多佛像的銘文中來看,許多在一開首即為皇上祈福(註46), 顯示皇帝跟他們一樣,是在追求淨土或得道成佛。 由文成帝以下諸帝所積極表現的積功德與祈福的宗教行為中, 也顯示了他們是以佛弟子自居,而不是...下生人間,經出家、修道而成佛,並在龍華樹下三度說法,點悟眾生。,彌勒下生的國度是由一位轉輪王(cakravartin),名叫穰佉(`sankha)統治的一個人間淨土。(註4)因此彌勒下生故事中,除了有...

    陳 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145895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7)

    ,以平常人的心识,即可得道成佛。据此可以认为,南宗的创始者,发展了道信、弘忍将劳动引进禅学的作法,进一步把禅法贯彻到了世俗社会和世俗人家的全部世俗生活。  一般认为,慧能的代表作是《坛经》,典型思想...万有,善恶染净;人之成佛或堕落,也都依据这一真心而定,这是“法界”作为诸法之“因”的本体意义。但这样的“心体”,并不是孤立的自存,它还贯彻在一切事物和一切行为中,成为个别现象的共同本质,被称为“心性”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047046.html
  • 《禅露集》——禅宗基本

    衡量我们会不会灵活使用法门的重要标准之一。当然,起信只是学佛的第一步,并不是说起信了就得道成佛了。但起信确实很重要,迈出的坚实第一步,就是为学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起信有如造高楼的地基,树的根。  如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1448331.html
  • 弥勒净土论(3)

    一定已经出现了。而且在《本愿经》里,佛虽然也一并讲了六波罗蜜,但仍然讲精进布施之德为最强。不仅佛是通过它很快在现世成道的,而且弥勒也是通过昼夜不怠的修行,发“我悔一切过,劝助众道德”之愿而得道成佛的。...第三者之位,以未来佛的身份出现。此经大意是:若众人懈怠,种不善行之种,则有损其事,反过来,若精进的话,则有最妙增益。为什么说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后理应成佛、得正觉?且因其有精进勇猛之心而于我之后成佛呢?折实...

    (日)松本文三郎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0348767.html
  • 禅房清音

    ,坚忍习道,才能得道成佛。 全世难逢开口笑 虎溪千古只三人 出自《贞和集》第九卷。 俗世上很难遇到能交心畅谈,哈哈大笑的人。庐山的慧远法师曾经发誓誓送客不过虎溪,否则老虎就会吼叫。但在送友人...果满方始成道。道流!尔若道佛是究竟,缘什么八十年后向拘尸罗城双林树间侧卧而死去?佛今何在?明知与我生死不别。 文中“三大阿僧祗劫”是佛教术语,意为无数劫。印度佛教认为,须经三大阿僧祗劫方能成佛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2948827.html
  • 禅宗与文艺美学相通的探索

    海德格尔要寻找的“精神家园”;他顿悟到这境界,就像飘泊的游子找到了“家”。禅宗认为,悟道是不论年龄和费功长短,不必面壁枯坐冥想的;什么时候能“一超直入如来地,”就什么时候能得道成佛。只要悟得自心清净佛性,...三十年,而是喻其长期求道、坚持不懈的精神。黄庭坚说“从此春风春雨后,乱随游水到天涯”则是说,顿悟得道后,不必再见桃花,即使到天涯海角都是沉浸在禅道境界中了。 黄庭坚常用禅宗顿悟净心,寻求澄澈自由的...

    王世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948858.html
  • 中晚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的生命关怀考论

    急难起到了积极作用。  二、超度送葬,终极关怀  大乘佛教的终极关怀是得道成佛,以求解脱生死轮回之苦。但对一般的世俗人来说,他们所关心的则是避免前世不良业缘造成的业报,即如何能够顺利转生得到善报。佛教在...

    李并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5054901.html
  • 佛教护法的二十八部天

    地。这时,大地轰然震动,坚牢地神从地中涌出半个身体向佛顶礼致敬,并唱声“我是证明”。于是释迦得道成佛。坚牢地神乃是女性形象。   菩提树神即守护菩提树之天女。菩提树本名荜钵罗树,为常绿乔木,叶子卵形,...,所以又为大地神女。   第十四位:菩提树神,即守护菩提树的天神。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,菩提树因此成了佛教的圣树。在寺院中,菩提树神的造像一般为手持带叶树枝的中国古装妃子像。   第十五位:鬼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7565615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政治史之沿革简述

    财物供养「佛、法、僧」三宝。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教最大的差异,即在于原始佛教偏重于出世法,亦即认为「佛性与佛根系后天苦修才能修得的」,并非人人天生即有佛性、佛根,唯有出家修行才能得道成佛,而大乘佛教则因成为国教,人人非信仰不可,但又「不可」也「不能」迫使人人出家,故改采出世、入世法兼容并顾的「人间佛教」。亦即肯定「人人有佛性、佛根」,在家修行也能成佛得道,以致发生新旧戒律第八章 中國佛教政治史之沿革簡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757060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五重玄义

    成佛的一条道路,一条修道必经的途径、捷径。我们了达、明白佛所说的义理之后,能按照这个义理去做、去修,就能得道成佛。  “经”还解释成贯,贯通前后的义理,前面所说和后面所说,乃至于五时说法,从华严时到法...五蕴皆空”,证得“实相般若”,就是亲证“本来面目”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明心见性——亲自见到佛性了。所以,观照是学佛成道的唯一途径,是能否修持成就、能否明心见性的关键。《心经》以观照般若为宗,故是成佛之指南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3858288.html